显微镜“冷光源”的由来

2016-05-25新闻资讯

关于冷光源一词,并非有热光源的说法与之对应,冷光源一方面要求在一定强度的光照条件下对物体的热辐射作用小,另一方面要求光源的色温控制在较高的水平,趋于冷色调,即称之为冷光源。色温偏低的光源即暖色调光源,其波长较长,通常色温低于5000K,5000-3000K 色温的光源通常是电能直接简单转化为光能的灯源,灯泡发热较高,红外辐射也较高。通常氙气灯、金属卤素弧光灯是常见的冷光源灯源,通过特定的滤光片,对色温改善和热隔绝起到重要的作用。完全不发热的光源是不存在的,光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表现,长时间的照射和积累必然会产生热效应。只是在不同环境下,当热散失速度大于其热效应时,给人的感觉是不发热。

显微镜“冷光源”的由来

至今,大多数显微镜使用的照明光源(非荧光),都是发热量很高的灯泡(如卤素灯泡),在正置和倒置显微镜上,由于灯泡位于专门设计的灯室内,因此灯泡产生的热量对样品和观察者产生的不利影响可忽略;但体视显微镜由于构造的原因,可能会令灯泡的位置距离所需观察的样品很近,此时其所产生的热量足以对样品和观察者产生不利影响,有鉴于此,现代的体视显微镜普遍采用将灯泡位置远离观察样品的设计,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一定长度的光导纤维来传递照明光线,这就免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,也就是显微镜行业所称的“冷光源”的由来。